泰兴市现有葡萄生产面积五千亩,其中露地葡萄面积有三千亩,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9年前,广陵镇禅寺村村民袁圣富发展了20亩露地葡萄,每年都有一定的效益,但老袁心里总是不踏实,就怕遇到风雨等自然灾害。雨一大,太阳一晒,马上就掉果子。
与袁圣富不同,今年蔡桥葡萄园投资人朱小明心里就比较坦然,前三年,蔡桥葡萄园投资二百多万元逐步对露地葡萄园进行了改造。
为加快露地葡萄的升级换代,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避雨设施大棚建设的补贴标准,今年新建一座钢架避雨设施大棚,政府每亩补贴三千元,改造一座竹架大棚补贴一千元。今年全市新建改建避雨设施大棚600亩,全市避雨设施大棚面积已经达到2000亩,占全市葡萄面积的40%。
在葡萄大棚设施更新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尝试着推行新的逐层避雨栽培模式,可以将葡萄上市时间提早一个月以上。
7月28日下午,市新平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葡萄生产基地上,园主印新平和妻子正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让在场的市林业中心科技人员惊讶的是,他们采摘的不是早熟葡萄,而是中熟品种醉金香和藤稔,按常规是在八月十日到十五日上市,由于采取了大棚保护期栽培模式,早春的时候大棚四周密封,提高棚温,提前上市,现在已经卖了一个礼拜。
逐层避雨栽培技术来源于浙江,其实就是将蔬菜大棚技术移植到葡萄生产上,早春时候大棚四周覆盖薄膜,提早葡萄发芽时间和生长时间,进入夏季以后,将薄膜揭除,葡萄正常生长。这种新型栽培模式最先是在印达葡萄园试种了六十多亩,现在已拓展到新平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兴联葡萄合作社等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亩。
来源:泰兴农委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