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山东三分之一耕地仍“靠天吃饭”
2024-05-04 17:44    3248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8月1日表示,虽然山东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田水利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山东三分之一耕地仍“靠天吃饭”。

曹金萍是在8月1日举行的《山东省农田水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座谈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主要围绕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环境生态化的目标,为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供法制保障。

据了解,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耕地面积11273万亩,农田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省已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多万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保证了一般年份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山东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8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470万亩,为连续10年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曹金萍表示,虽然山东农田水利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整体来看,山东农业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欠账多,基础设施脆弱;田间工程配套差,“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山东省有三分之一耕地仍“靠天吃饭”;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建管脱节问题依然突出。

据了解,针对以上问题,山东将认真贯彻《办法》,以“四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对山东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山东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农田8500万亩。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