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不堪的小作坊,零散满地的商标,黑乎乎的储油罐……怎么也想不到,这触目惊心的场景竟是制造食用油的现场。黑作坊的老板和伙计们将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廉价食用油和劣质油随意勾兑混装在一起,贴上假商标后冒充品牌食用油,通过物流渠道销往各地……
这是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查获的一起制售假冒食用油案件,查获假冒品牌食用油15吨,也是近年来广州警方端掉的最大制售假冒食用油的团伙。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一线办案民警,还原查获这一案件时的细节。
民警扮民工蹲守近半月
今年4月初,广州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接到群众反映,在白云区增槎路附近,有人经营假食用油。虽然这是该支队每天接到的数十个线索中的一个普通电话,但由于其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市民的餐桌安全,从而引起了支队的注意,支队长陈伟佳迅速调配精干力量开展了前期的侦查工作,“摸清楚,查到底,尽一切可能及早破案”。
为了不引起对方的注意,办案民警们化装成普通打工者,着短裤,穿拖鞋,日夜轮班,坚守在制假售假窝点的周边。这一守就是近半月。
初步侦查发现,这是一个产销一条龙的假食用油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均为潮汕籍,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地缘关系纠集而成的犯罪团伙。生产场所非常隐蔽,在白云区增槎路西洲北路槎龙村八社的一个废旧仓库里。这个团伙非常谨慎,也十分狡猾。他们白天不干活,到晚上才开始工作。他们先将劣质油和廉价散装油混装在一起,然后加入香料、色素等添加剂后,制成“成品油”,然后分别灌装在知名品牌食用油的油桶里。凌晨时分,将这些已包装好的油拉到市场,或批发,或零售。
废旧仓库内勾兑劣质油
据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杜阿峰介绍,该团伙除了生产场所外,还在白云区新天铖粮油批发中心有一个档口—c18档口。这些劣质食用油一部分在这个档口零售,另一部分通过物流渠道销往外地。
来源:羊城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