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海关公布的大宗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和大米齐头并进迈入了“净进口”时代,并失守自给率95%的政策红线。针对这一现象,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了威胁,甚至会动摇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事实上,我国主粮的“净进口”数量其实非常有限,这一现象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出现了“粮荒”。然而,这一现象背后所引发的问题确实引人深思,无论政策如果调整,都需慎重权衡各方面的利害得失。
6月,大宗商品的海关进出口数据引发了市场关注,尤其是我国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和大米齐头并进迈入了“净进口”时代,并失守自给率95%的政策红线。针对这一现象,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了威胁,甚至会动摇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但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中国的主粮真的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了么?
主粮进口处于合理范围
根据《农产品(000061,股吧)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办法》,我国2013年主粮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根据最新发布的6月海关进出口数据,今年1月~6月,我国进口小麦数量为136万吨,同比减少26.6%;进口玉米约152.2万吨,同比减少36.7%;进口大米131.7万吨,同比上涨11.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上半年三大主粮“净进口”数量最多占到了关税配额的1/5,基本上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而“粮食危机”这一概念并非2013年的新鲜事,早在去年同期甚至前些年,就有针对同样话题的讨论。那么去年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粮食净进口数量相较于全年国产粮食总量,到底占据了多大比重?有数据指出,我国三大主粮2012年全年净进口数量占国产数量的比重均低于3%。这表明进口粮食起到的作用仍是“调剂余缺”,而并非产生了大规模的粮荒。
来源:国际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