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对虾育苗期常见病害
2024-05-04 17:40    1442 

对虾育苗期间各种病害严重影响虾苗的成活率,从而也直接影响虾的产量,现将其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真菌病

由霉菌孢子侵入幼体或卵子所引起。受感染的受精卵不透明,停止发育,受感染幼体行动不活泼,肌肉坏死,沉于水底而死亡。防治方法:亲虾、用具和用水严格消毒,及时消除死卵和死亡幼体,保持水质清洁。发病时可在育苗用水中施氟乐灵0.0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病毒病

对虾育苗期的常见病毒病有: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和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病毒病。受感染幼体活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不摄食,鳃部和体表有污物附生。中国对虾幼体肝胰腺萎缩坏死、脱落;斑节对虾幼体肝胰腺变白、坏死;日本对虾肝胰腺白浊、坏死,重者肠道变白。防治方法:消灭传染源,严格检疫,使用无病毒亲虾,寻找早期诊断方法。做好苗池、管道、工具、苗池用水消毒。受精卵用无毒海水冲洗数分钟或用30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液浸泡30秒后再孵化。幼体放养密度控制在每立方米30万尾以内。若发现育苗池感染严重,做好隔离工作,虾池每立方米水体施100克漂白粉,48小时后用无毒海水冲洗后才可放养虾苗。

细菌病

1.弧菌病:此病发病快,感染率很高,由多种弧菌引起。患病幼虾在感染初期,虾体呈黄红色或红色,活动能力减弱,行动迟缓,趋光性降低,发育变慢,腹部卷曲,体色发白,幼虾不摄食,中肠腺呈白色混浊现象。防治方法:加强换水,保持水质清洁,育苗工具严格消毒。发病时可用每立方米水体2克~3克土霉素治疗。

2.丝状菌病:由白丝菌感染引起,菌丝细长,附着于幼虾的鳃丝、附肢和体壳上,受感染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沉于池底,然后死亡。防治方法:勤换水,不过量投饵,对感染虾每天可用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液浸浴1小时,连续5天~10天。

3.虾壳病:为几丁质细菌感染,染病虾在壳体患区常呈黑色,病菌常迅速通过表皮进入体内,引起肌肉损伤。防治方法:用22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液处理病虾。

气泡病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