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魏晋风流”走来的茶宴
2024-05-04 17:33    2895 

“在主副食观念中形成的中国宴会里,总有一个贯穿宴会始终的饮食品种,一般说来是饮料,尤其以酒为代表,以致一旦说到宴会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酒宴。到了晋代,宴会的这一常识被打破,因为出现了围绕着茶而展开的宴会,即茶宴。”——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

清雅茶宴中国文人的情怀表达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与赵莒茶》。紫茶即紫笋茶,是唐时贡茶;羽客即道士。诗中记述了作者与友人赵莒会与林间竹下,品茶言志:默喻其意无过多言语,茶香清韵胜流霞仙酒;俗念全消而茶兴益浓,夕照入林才乘兴而散。“茶”即“茶宴”,此诗正是作者为纪念一次难忘的茶宴而作。而诗中“竹林”、“鸣蝉”等意象的渲染刻画,可以让我们明显感觉到茶宴的清幽闲雅与一般宴会笑语喧嚣的印象差异。

“茶宴就是以茶为中心,搭配适合于茶的馔品的宴会”,茶文化研究专家关剑平教授介绍说。“茶宴肴馔以适合于茶为前提,主要由果实及其加工品、素食菜肴、谷物制品为主构成。朴实但精致茶果搭配使得茶宴形成了迥异于酒宴的俭约的风格特征。而修养贵族、风流文人的竭力提倡与润色更使茶宴自成清雅脱俗的文化特质。”

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幽雅环境和优雅韵味进行了细腻入微地描绘:“乃拨花砌,憩庭荫。清风逐人,月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花枝。闲莺近席而不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虎珀之色。不令人醉,唯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辞藻间毫不吝啬自己的情感表露。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彼时彼景的美妙回味,也反映出中国文人对“茶宴”闲洁致静的追慕和沉醉。

茶宴诞生呼之欲出的社会环境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