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小麦收购陷入博弈状态
2024-05-04 17:19    1120 

经历6月份的快速上涨之后,在托市停止等各类支撑因素撤出的情况下,小麦价格趋于平稳,收购局面进入博弈状态。

7月初,粮油市场报独家报道国家放宽托市小麦不完善粒标准的消息,截止发稿之日,记者获悉,规定区域的小麦实际收购量较小。

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包信镇,当地的粮食经纪人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当地并没有放宽收购标准。

“收购量少,说明国家相关政策已经滞后,很难给市场带来提振。”相关分析人士认为。

政策效果有限

7月20日,在国家放宽标准收购小麦政策公布10多天之后,记者掌握的一份数据资料显示,河南、江苏等省并没有上报收购量,而湖北收购了13.0539万吨白麦芽麦,安徽收购了1.4043万吨混麦芽麦。

“与目前的市场收购价格相比较,国家制定的价格太低,农户不愿将小麦销往直属库,河南地区确实没有收购量。”中储粮河南公司内部人士说。

安徽阜阳一贸易商反映,当地不完善粒不超过20%的小麦收购价在1.17元/斤,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相关规格小麦价格不足1.1元/斤。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政策的滞后发布是造成小麦收购难以上量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情况来看,按照此政策确实可以收购一些超标小麦,但数量很少。”湖北省襄阳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前期农民的销售积极性较高,因此,多数超标小麦已经出手。

有分析人士表示,一些收储机构及早获得了政策动向,并提前收购,等政策公布之后,其收购已接近尾声。这也是该政策小麦收购量难以提升的一个原因。

“政策出台晚,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上述中储粮内部人士说。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放宽标准政策的出台,势必会提振小麦收购价,进而影响整个收购进程。有分析人士表示,国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收购芽麦。当时上报的芽麦情况比较严重,站在农民增收的角度,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论证,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重视农民增收的立场,但对于市场的影响似乎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实际上,因为市场上粮源短缺,各主体此前已经开始收购芽麦,而且价格越收越高。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