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海参在餐饮渠道的销量下降70%
业内认为,海参制品进入转折期,冷冻即食海参制品被看好
本报首席记者李建东
不管是养殖户、加工企业还是销售商,海参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在寻找行业新的突破口。
在餐饮业高端消费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海参等高档水产品的消费首当其冲,有销售商称,餐饮渠道的海参销量去年以来下降了70%。与此同时,随着“北参南养”的发展,南方的海参养殖量大幅增加,其也需要开发新的产品类型,以抵御北方企业的打压。
近日,福建霞浦县邀请海洋渔业专家为行业把脉支招。行业人士认为,海参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新型海参制品的开发迫在眉睫,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冷冻冷藏的即食海参产品被寄予厚望。
困局:海参市场低迷,销量大幅下滑
东北人宁海峰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海参产品的销售,但从来没有经历过去年以来这么低迷的市场行情。
他将原因归结为限制“三公消费”。在这个背景下,很多高端消费者不再选择海参这类高档水产品了,不仅仅是公务人员,更多的还是其他高端消费群体。
“海参鲍鱼这类水产品历来被视为‘奢侈’的代名词,不管花的钱到底是多还是少,只要与这些沾上边,普遍的观念就会觉得你太浪费了。”宁海峰告诉记者,在他的客户中,如今很多干脆就不进海参了,没人点这道菜,他们也卖不出去。
来自烟台的海参加工商王建和宁海峰有着相同的感受。在传统的海参销售渠道中,餐饮酒店的消费量是最大的,但据他们了解,去年以来,海参产品在餐饮渠道的销售量下降了70%。如何摆脱这种低迷的市场行情,成为很多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海参养殖量也在近年迅速扩张,每年大量的海参产品拥向市场,更造成了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
海参本是产自辽宁、山东地区海域的一种水产品,2003年有企业尝试在浙江和福建等南方海域养殖,并获得成功。此后,北参南养成为一种趋势,养殖量也快速增加。
来源:食品安全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