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镇里担任团委书记,却到贫困山区村当上第一书记。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为了贫困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带领群众巧写鱼文章,抓出了成效,当地群众都尊称他为“鱼”书记。他就是广西岑溪市大隆镇湴河村第一书记覃培桓。
说起年纪刚三十出头的覃培桓,是一位既年轻又有大学本科文凭的高才生。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为了山区贫困村群众的脱贫致富,绞尽脑汁,排除一切困难和阻力,任劳任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泪水,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争名不争利,最终让山区群众发了鱼财,其事迹可圈可点,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和赞叹!
从瞧不起到围着转
2012年3月,覃培桓经组织上选派,到岑溪市大隆镇湴河村担任第一书记。赴任前一天,曾听到社会上风言风语,很多亲朋戚友都说他,堂堂的镇团委书记,去一个山区村当第一书记,岂不是降职了,是不是被“流放”了,都劝说覃培桓不要去任职。家里人都说他,下村了如果工作搞不起色,今后的个人命运及前途都无望了。而他却说,不怕,趁年轻到基层去接接“地气”,接触群众,接触最基层的事务,是一种个人成长的途径,锻炼自己的意志和社会阅历。
到村任职的第一天,他却遭到一次人生上最沉重的打击,被群众瞧不起。去年3月初的一天,到湴河村与村“两委”成员见面,了解村的大概情况后,便同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到各个农户登门了解情况,并提出个人对村的发展思路和计划。一位年轻男青年当着他的面说:“我土生土长在这里,对农村工都不会做,你从镇里下来的更没有用,你说的那一套只是纸上谈兵,空谈!”一位老人又说:“你这么年轻下村来,不外就是镀镀‘金’一二年又走了,能办些什么事?”
面对此情此景,覃培桓却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冷静,更加沉着。
回到村委后,他主动与村“两委”干部一道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真心诚意地征求村“两委”干部的意见,提出通过壮大网箱养鱼发展村民的经济收入,与大家一起谋求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争取村“两委”干部的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得到村干们的赞同实施。
要发展网箱养鱼谈何容易,农民的资金那里来,技术和销售渠道怎么办?覃培桓通过反复深思熟虑之后,一项项去抓落实。
来源:广西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