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码头一改往日的平静,热闹了起来。当日,黄海海蜇资源开捕,该村从事海蜇捕捞、加工的村民都期盼着海蜇船满载而归。据当日出海捕捞海蜇的渔民介绍,开捕第一网单船产量高于去年。
昨日凌晨4时许,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村民宫吉勇和宫吉林就起床,驾着小渔船出海捕捞海蜇。半小时后,他们收获了第一网海蜇,宫吉勇捧起一只海蜇兴奋地说:“这个海蜇的伞柄真大,足有15斤重。”两人将第一网海蜇捞进船舱后,装了1个箱子和2个塑料桶。经过3个多小时的捕捞,宫吉勇和宫吉林将带来的4个箱子和8个塑料桶全部装满。
得知捕捞海蜇船满载而归,不少村民都在过磅处等候,当宫吉勇和宫吉林将海蜇倒在铁篮子上过磅时,村民表示,今年的海蜇个头真大。乳山市大福地养殖场技术员李海峰拿起一个个头最大的海蜇一称,整整27斤。
“我们的船小,总共捕捞了786斤海蜇,马力稍大的船捕捞量都在1000斤以上。今年海蜇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宫吉勇一边擦汗,一边告诉记者,捕捞上来的主要是增殖放流的面海蜇,价格是每斤4元。
据了解,今年海蜇丰收的主因是雨水多,海水微生物多,利于海蜇繁殖生产;另外一个原因是增殖放流的海蜇幼苗多,今年全市累计放流海蜇苗种1亿只。
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野生海蜇全身透明,放流海蜇苗长成的海蜇伞面呈红色。据此,目前上市的大多数海蜇是由放流海蜇苗长成的。为提高海蜇苗种成活率,今年5月在放流过程中,市海洋与渔业局结合我市海域实际,通过增加放流船只、减少每个批次放流数量、降低壮苗密度及适当降温等措施,减少了放苗过程中苗种的死亡率。今年我省还把回捕时间推迟到了7月25日,大幅度增加了回捕的产量和效益,增加海蜇自然群体产量。
海蜇未上岸就被“包圆”了
昨日上午,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20多条捕捞海蜇的渔船尚未靠岸,船上的海蜇就被该镇的3家加工厂“包销”。在现场一些外地的加工企业只能持币代购,而我市的一些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海蜇加工品旺销,他们也到莱州、龙口等地抢购海蜇。
海蜇加工品俏销南方
昨日上午10时许,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收购商来到白沙滩镇宫家村、大陶家村等渔村,持币收购海蜇皮和海蜇头。
来源:威海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