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茶企成长的探讨话题之一
日前贵州的媒体就茶行业的有关话题向笔者约稿,这一邀约让笔者马上想起2010年笔者就曾关注过贵州茶叶,当时笔者刚开始关注茶行业,应武夷山金针梅茶叶公司的邀请前去品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接触了一些当地茶叶经销商,从茶叶市场上得知贵州湄潭有不少茶叶被福建茶商收购,进入福建市场的贵州茶叶就变成金峻眉在市场销售,对此笔者当时写过《贵州茶叶该如何摆脱替身角色》一文在媒体发表,还对湄潭的茶行业市场定位谈了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也被贵州的一些论坛转发,也得到贵州网友们的认可和赞赏。三年时间过去了,今天再看贵州茶叶行业的发展情况,变与不变的方方面面都似乎在意料之中。
在与贵州《茶周刊》编辑周芸吉的交流中,以及通过网络资料查询,与发达省份对比贵州的茶企在发展进度上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当然中国的诸多产茶省份中发展水平偏低的还有很多,贵州只是这个行列中的一员,这也是中国茶行业目前面临“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但产品又明显供过于求”的尴尬境地的根源。
笔者今年与四川蒙顶山味独珍茶业集团合作,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四川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其中一些问题和贵州等省份的茶行业是很一致的,属于茶行业的共性问题。笔者给身边的朋友推荐四川蒙顶山茶的理由是,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蒙顶山茶是中国唯一的天然温性茶,这样的产品特色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从茶行业的人士品茶的角度来看,蒙顶山茶也真有出众之处,香气与口感都特别好,从茶叶对人体的保健上看这个天然温性茶也有与众不同的功效,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判蒙顶山茶无疑可以用“好茶”这个词!但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看,这个“好茶”就不好了。在一个高级酒店里,笔者的朋友想把蒙顶山茶用于招待比较重要的客人时,被朋友们一把夺下,理由是“你那个太难看的茶叶不要拿出来”,事后笔者的朋友再三强调“把四川茶叶重新包装一下”。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