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社员王明水来到果园,小心翼翼地摘了800斤桃,桃摘下来之后,并没有卖给在村里的收购商,而是由合作社的专车运到果品包装车间。这批桃经过挑选、预冷、包装等环节后,将销往新加坡。合作社理事长刘宗路介绍说,从6月20日早熟桃上市以来,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出口8个货柜,总计184吨。根据与国外客户达成的相关意向,到今年9月底,鲜桃出口量有望达到1800多吨,将占合作社蜜桃总产量的三成多。
2008年,野店镇毛坪村的刘宗路发起成立了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辐射包括毛坪村在内的周边4个村,社员达到2600多名,果园面积8500亩,其中蜜桃2300亩,高档桃果年产量达6000吨。
合作社成立后,刘宗路和社员们一起琢磨如何让社员种的桃多卖钱,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开拓国外市场上。2010年开始,合作社依托烟台的一家外贸公司,出口200多吨,去年,合作社取得鲜果出口资质,蜜桃出口量达到1300多吨。
“蜜桃从摘到运到国外的超市,这中间需要20天的时间,因此,外销的桃必须耐储运。”刘宗路说。合作社成立后,桃园逐渐改造成耐长途运输的肉质桃。
除了种植耐储运品种,在果园管理上,更是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并有完备的种植档案。“农产品出口,首先是要保证农残不超标,哪怕一个桃子出现问题,也有可能把整个合作社的招牌给砸了。”刘宗路接着说。
“只要收购价格高点,社员得到实惠,他们都愿意按照标准来种桃。”合作社收购社员的桃,每斤能比正常价格高出3毛多钱。对合作社而言,外销比内销每斤可以高出1.5-2元,价格相对稳定,经营风险也变小了。今年6月初,又有中东的客商联系到刘宗路,洽谈蜜桃出口的事项,合作社的蜜桃有望出口到更多的国家。
通过出口,合作社种桃的效益大大提高,但刘宗路又有了新想法:“在新加坡的超市内,日本的2个桃就可以卖到20新元(新加坡的货币单位),咱们的4个桃才卖到5新元。无论外观还是口感,咱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后的桃园需要继续提高管理水平。”
刘宗路在当地是有名的果品大王。他从1990年开始就贩运苹果,后来从事果品购销。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社员靠种桃发了家。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