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农产品屡陷“转基因门”科学家呼吁尽快完善开放式转基因检测方法数据库
现代社会,技术常常超越它本身的科学属性。例如转基因检测技术,就在扮演贸易壁垒的角色——上月,欧盟又一次提出严查中国出口的米制品,因为其中检出了非法转基因成分。
这类难题,对转基因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出口前如果对转基因成分进行充分检测,就不至于被要求严查、退货甚至销毁。从事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的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大兵教授告诉记者,转基因成分检测已经成为各国展开转基因食品监管的重要一关,目前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有不同认识,但不论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大规模推广,中国的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检测技术,都应该加快发展。
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难题
专家告诉记者,欧盟此次严查中国大米,正反映出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转基因食品监管所面临的困难处境。
现在几乎各个国家都制订了关于转基因食品监管的标准,其中美国的要求比较宽泛,并未要求强制标识。按照欧盟的规定,所有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物质含量超过0.9%的动物饲料、植物油、种子和副产品,都必须清楚标明。而且欧盟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水稻合法种植,因此在米制品中只要检出转基因成分,就可以认为不合法。在韩国,凡是加工的食品中含有3%以上转基因粮食构成时,都必须贴标识;在日本,如果食品中转基因含量超过5%,就必须进行强制性标识。而中国的要求更严格——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就一定要强制标识。
但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要完全检出,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不仅是农产品,即便是食品原料中的某一种含有转基因成分,也必须按照出口国的要求进行标识。比如欧盟曾经检出中国米制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就是在汤团的面皮中检出的。
来源:文汇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