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中国糖都”,产糖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而今年糖价呈现下行趋势,广西的糖企业遭受损失,蔗农丰产不丰收,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糖都”广西做为中国糖产业的一个有力支撑,当地政府、糖业主管部门以及糖企业如何力破僵局,积极探寻出路?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了广西有代表性的蔗区、糖业企业、糖业主管部门,汇聚各方专家对糖业发展“症结”的诊断,力求为广西糖业发展之路寻找部分答案。
今年5月份,一轮蔗糖榨季结束后,糖企与庶农两方都感觉到“很受伤”。自从广西政府实行甘蔗统一收购价格以来,甘蔗收购价格逐年增长,让农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然而,去年的甘蔗收购价格不升反降,而且种植的成本价又是历年最高,令蔗农们一筹莫展。
受影响更大的是产糖企业,由于受到国际糖价的影响,糖价在低价位运营,制糖企业生产蔗糖几乎是亏损,糖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广西曾经引以为豪的“甜蜜事业”为何如今难以“甜蜜”?
糖企:制糖利润几乎为零
“单纯制糖的利润几乎为零。”在采访中,农垦糖业集团政策法规处处长张安明无奈地对记者说,上一轮榨季,蔗糖市场价格大约为5400元每吨,这个价格已经直逼成本价,如果把各方面损耗计算进去,几乎是亏本运作。
由于今年糖价受到国际糖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一直比较低迷。制糖企业如果光靠制糖,是毫厘无收的。大部分制糖企业的盈利是靠延长糖业产业链,加工蔗糖的上下游产品。但是,延长糖产业链并非每一家制糖企业都可以有条件实现。
据介绍,区内的制糖企业在收购甘蔗原料加工环节很被动,由于实行了糖企业划分片区收购原料的制度,收购原料的数量和价格是相对固定的,即,参考了政府指导向甘蔗原料统一收购价。换而言之,蔗糖销售价格的不确定性与生产成本的相对固定,这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把糖企推向风险的顶端。
张安明向记者列出了一道企业成本计算题:大约8吨糖蔗可加工出一吨蔗糖,按照每吨甘蔗475元的收购价格付给蔗农3800元,这一项支出几乎已经占到了成本价的80%,加上物流、人工、税收等投入,今年制糖成本达到每吨5300多元。
来源:昆商糖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