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海南强化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
2024-05-04 15:32    3550 

今年7月,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母爸村3人因误食野生菌中毒,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警示,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避免误食有毒野生菌,强化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

据了解,海南省大部分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合各种野生菌的生长,农民素有采摘、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而毒菌类混淆其中,误食后即导致严重中毒。

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为杜绝野生菌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采食野生菌的高发季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宣传讲解野生菌类中毒防治知识,确保宣传工作进乡村、进家庭,并提醒村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类进食。

同时,将加强对学校食堂、企业食堂、餐饮店、工地食堂等重点单位和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原料采购、索票索证、加工制作、食品留样与登记等情况的落实,拒绝毒菌类进入餐桌。

另外,将完善应急机制,按照海南省《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要求,及时按程序报告、及时处理。

附有关菌类的辨别、食用常识及中毒自救方法

如何辨别有毒菌类:四看一闻一鉴别

在我国,毒菌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有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来源:南海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