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油=农药"滴滴涕"?专家:危害被夸大,名称需规范,含量需标注
上周,一则婴幼儿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新闻,让本已处于风口浪尖中的植物奶油,再次走到了舆论的中心。
一时间,植物奶油从代替动物奶油的功臣,变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甚至,有人把它和农药ddt(俗称"滴滴涕")相提并论。那么植物奶油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真的有那么毒吗?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市场】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
植物奶油,又称"植脂末"、"人造奶油"、"植物黄油"、"氢化油"、"起酥油"等,它是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氢化得到的,因为其保质期比植物油长,熔点高,在室温下能保持固体形状,同时价格又比动物奶油便宜,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
这样一个优点众多的产品,在美国却被人们和农药滴滴涕相提并论,这是为什么呢?
武汉轻工大学油脂加工方面的专家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结果显示,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增加人们罹患冠心病的几率,另外,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尽管潜在风险很大,但是在超市中,植物奶油的身影却无处不在,从酥脆的薯片,到软糯的蛋黄派,从香醇的咖啡到丝滑的巧克力,植物奶油可谓"沾染"了许多美味可口的即食食品。速冻食品中也不乏植物奶油的身影,在手抓饼、奶黄包、汤圆、南瓜饼等多个品类的速冻食品配料表中,都能看到植物奶油的身影。
【观点】危害被夸大
既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给人体带来潜在危害,那么是不是含有植物奶油的产品都不能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最先受到冲击、受到影响也最大的烘焙行业,陕西烘焙协会副会长宿育海认为,植物奶油确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但是,在中国,其危害性远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大。
来源:中国食品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