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阳能电池板架在鱼塘上面,上能发电,下能养蟹,达到‘渔光互补’,提升设施渔业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昨天上午,在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常熟市沙家浜镇副镇长吕伟国向市政协视察组一行介绍说。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中利腾晖光伏渔光互补电站目前已并网发电,每年上网发电达到1000万度。
2012年4月,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多元在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渔光互补电站,占鱼塘空间面积约为240亩,总装机容量为9.8兆瓦,共采用230瓦多晶硅组件43000块。预计该电站在25年运营期内年平均上网电量为1000万度,总上网电量为2.5亿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鱼塘水面上43000块泛着蓝光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划一,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用作发电,下面的池塘还能养鱼养蟹。据介绍,“渔光互补”主要充分利用鱼塘空间,增加太阳能电池组件模块,建设可并网的光伏电站。同时,利用光伏电能,实现对温室内小气候的调节。
按2010年我国火电1kwh(千瓦时)电能平均煤耗335克计算,9.8兆瓦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350吨,每年可减轻排放二氧化碳约8700吨,可减少排放污染气体硫氧化物约60吨,氢氧化物约20吨。
吕伟国介绍,渔光互补是集约利用能源产生高效益项目。在未破坏土地耕作层和鱼塘塘内养殖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上能发电、下能养蟹”的能源利用新模式,实现了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按2012年江苏省能源局对光伏新能源上网每度电2.4元补贴计算,9.8兆瓦发电效益为2400万元,亩均达10万元;同时在鱼塘内实现蟹虾混养,套养沙塘鳢、生态甲鱼等名优特的水产品,可实现亩均产出1万元左右。
记者 陈秀雅
来源:苏州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