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水产业是荆州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35万亩,淡水产品产量115.69万吨,连续18年保持全国地市州首位。面对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多、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始终把让市民吃上放心水产品、促进水产业科学发展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健立健全监管体系。荆州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场四级农产品安全联管监管网络,各级水产部门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将质量安全监管纳入“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并成立工作专班,逐级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做到养殖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责任全覆盖。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责任不落实,惩罚处置不力的单位评先表彰一票否决;造成严重后果的,启动行政问责,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全市始终保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的高压态势。
二、切实抓好宣传培训。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荆州市水产局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采取专家培训等方式,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都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在荆州电视台、广播电台、农信通手机台、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定期开辟专栏,反复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全市各级水产、渔政部门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渔业科技培训结合起来,组织专家到各生产企业、农村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养殖示范场、养殖专业户举办知识讲座。2013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宣传培训310场次,6000余人次;三是印发宣传资料,不定期的在大型场所组织现场宣传报告会,现场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是注重市、县、乡镇、村场四级联合宣传,在各乡镇场及水产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水产经营户经营点醒目位置,特别是大型节假日定期悬挂横幅标语。通过宣传,牢固树立企业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引导市民安全消费、依法维权。
来源:荆州市水产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