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福建泰宁:忙烟后水稻制种插秧
2024-05-04 14:38    1887 

6月正是芒种的时节。30日,笔者走在开善乡儒坊村的田间小道上,发现之前留在田中的烟叶弃杆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农民躬身于田,忙着插秧的景象。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为原本略显萧条的烟田添上了一抹新绿,像是给大地再次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衣”。

“我们正忙着烟后水稻制种的插秧,多亏乡里这些年引进了水稻制种,相比种水稻利润高了许多,每年都能增收不少,今年我又种了7亩地。”田中农户江贤红一边乐呵地说着,一边娴熟地将秧苗移植到田里。

开善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江贤达介绍,开善乡制种历史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末,因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制种,制种面积曾达到1500亩,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乡打下了良好的制种群众基础和精湛的传统技艺。

但因当时产业效益较低,阻碍了制种产业的持续发展。直至2009年,开善乡党委、政府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研论证,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开善乡特色农业发展方案》,确立了“加快土地流转,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规模经营,打造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特色农业,通过与县维民种业有限公司洽谈合作,采用“合作社+承包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推行“烟-制种”农业发展模式。

从2009年开始,开善乡试行“烟-制种”模式,开发实验田60余亩;2010年建立了一个百亩水稻制种示范片;2011年全面推行制种模式,在儒坊、余上、肖坑3个村培育种植大户15户,实现制种面积400亩;2012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儒坊、余上、肖坑、墩上、洋坑五个村培育制种大户43户,实现土地流转面积670余亩,制种面积达1000亩,实现产值336万元,平均亩产值3340元,比种植烟后水稻亩产值多1940元;2013年在儒坊、余上、余源、肖坑、墩上5个村实现连片制种1100余亩,流转土地710余亩,培训制种大户45户,制种大户、制种面积及流转土地均比往年有大幅增加,预计将实现产值约380万元。

来源:泰宁县农业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