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全球排名第42位——这一评估结论由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得出。
该报告将中国食安现状归类为“良好表现”档,领先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所处阶段。“洋报告”得出此结论并非为了讨好中国,而是基于三条客观事实:一是中国人均gdp全球排名52位,食品安全排名比人均gdp排名整整领先10位;二是中国政府应对食品安全能力远高于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是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与中国有可对比性的印度,其食品安全排名仅位列全球第70位,远落后于中国排名。就此,“洋报告”认为,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品安全水平明显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
“洋报告”基于各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等三大环节27个定性和定量指标,通过动态基准数学模型计算得出。所引用的全部基础数据皆来自世卫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统计数据,也即“洋报告”没有引用中国的官方数据。尽管统计分析及计算模型本身的误差不可避免,但相对而言比中国的“自吹自擂”要客观许多——当然,迄今为止中国官方从未就食品安全做过“自我吹嘘”。
历尽无数次食安风波,经受着反复发作的食安担忧,经过一次次生产与流通整治,中国的食安程度究竟几何?食安保障是否牢靠?中国各级政府迄今难以对国民作出令人信服的对答。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国产食品早已到了品质全无保障、监管流于形式、危机此起彼伏之程度。因此,读到上述“洋结论”,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国民,难免会对该报告所得出结论乃至于英国经济学人智库产生是否靠谱的疑虑——这已成中国民众在接受食安评估信息时的本能反应。
解疑释惑,有三条值得我们在思考之后作出自我辨析:其一,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项国家排名历史悠久,且方法科学、态度严谨,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相当口碑。也即国人常说的“口碑较好”。其二,正因为口碑不错,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对其所发布的各类排名通常比较认可。其三,发布排名报告对其是一项项研究任务而非做一门“生意”。正因为如此,仅近年所发布的“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指数排名”(今年2月)等皆未引发大的争议。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