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1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合作,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来自东盟10国、中日韩3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东盟秘书处等的官员和专家,分享了各自农业防灾减灾经验,并呼吁加强信息分享和区域合作。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保险及保障能源供给与农业安全成为首日会议的热门话题。11日,会议还将展开促进区域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的讨论,并进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战略框架磋商等。
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合作战略圆桌会是东盟与中日韩(10+3)粮食安全合作的长期对话机制,旨在落实《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农林部长会议》精神,探讨东盟与中日韩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效合作途径。该会议已成功举办四届,为各方增进交流与沟通,促进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会议将于11日结束。
“10+3”:发展非粮生物能源,避免“与人争粮”
第五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11日在哈尔滨落幕。与会官员、专家表示,在“10+3”框架下,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首先保障粮食安全,然后再考虑发展可持续的生物能源,不能出现“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情况。
东盟与中日韩经济蓬勃发展,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gdp合计占全球的约五分之一,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区内人口合计超20亿,且相当一部分劳动力的生计系于农业,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压力十分突出。
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种植的大量粮食作物用于能源生产。美国白宫与农业部2012年中发布的报告称,此前一年美国生产了8﹒61亿加仑生物柴油,约40%的玉米用于制作乙醇。但随着全球多个地区出现干旱,部分国家甚至发生粮食危机,这类做法受到广泛争议。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