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广种“摇钱树”村民圆了“致富梦”
2024-05-04 14:04    1194 

“我从2001年开始种植茵红李,现在有挂果林34亩,今年收获茵红李32吨,按每吨5000元的价格批发出去,收入16万元。”“今年我家的茵红李结得好,个大、又甜又脆,一斤最少卖6块。”7月9日,宜宾县喜捷镇茵红李批发市场内人头攒动,果农秦运洪等人正高兴地议论着今年的收成。

喜捷镇是宜宾县茵红李的主要种植乡镇。1992年,当地致富带头人丰福仕在当地老品种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嫁接、改良,于2000年成功培育了名优李树品牌茵红李。茵红李正式投产后,市场反响非常好,丰福仕理所当然地成为致富带头人,他给村民提供茵红李幼苗,无偿传授施肥、用药、疏果、修剪的技术。

2009年,丰福仕等5名“土专家”共同出资10万元,在原新民茵红李协会的基础上,发起并成立了茵红李专业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打造”的总体思路,采取“统一种苗,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信息、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喜捷镇茵红李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辐射带动1.5万群众,种植户人均增收1100余元。

为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让群众增收致富,喜捷镇投资208万元在新民、新龙、宰龙3个村的茵红李基地内修建了11.2公里观光路,打造集特色水果产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水果长廊”,推动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修建、完善休闲观光旅游的标志标牌、景观景点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春赏花夏尝果。”喜捷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汪剑介绍,特色水果长廊建成后,预计产业面积到达10000亩,产量15000余吨,产值6000万元,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带动第三产业增收700余万元。(严国英 阳明)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