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6日,为期一周的聊城市2013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首届放鱼节正式开幕,仅放鱼首日就有40余万尾鱼苗放入东昌湖中,放鱼周内,将在全市城镇水系展开同期放鱼活动,届时将有200余万尾鱼苗放入河中。城区的东昌湖里生活着哪些鱼类?每年能捕获多少?全市水产发展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探访了聊城市水产局及江北水城水产公司相关负责人。
现状>;>; 湖内鱼类多 “本土”优势显著
作为东昌湖渔产保护,放养的直接管理单位、江北水城水产公司办公室的李勇主任轻松地向记者说出了20余种水产品,“除了传统的四大家鱼,我们湖内还有比较珍贵的银鱼、梭鱼、大闸蟹等水产品,近30种。”李勇说,特有的水质也催生出部分本地特色水产品,淡水虾就是其中之一,皮薄、松脆的肉质成为不少商户餐桌上的佳品,也成为本地颇具代表性的水产品。除此以外,甲鱼成为一大特色水产品,并形成了集养殖、产品深加工等一条龙产业。
根据特有的水域条件,聊城拥有一大批名特优水产品,40085亩的水域养殖面积为甲鱼、鲫鱼、罗飞、乌鳢等水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2012年的一份水产品生产情况表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已达242710吨,渔业总产量达72718吨,其中本地名特优产品中南北美对虾和甲鱼成为最具特色的两类水产品,仅甲鱼一项,2012年产值达38042万元,并如愿获得农业发展基金优质鱼项目。
发展>;>; 定期规模放鱼,私人“放流”要提前报告
记者从聊城市水产局获悉,随着2013年聊城首届放鱼节的开幕,未来每年会形成定期,成规模的放鱼活动,以维护全市范围内的水生态平衡。
“像私人捕捞、放养都有可能影响水生态平衡。”据李勇说,除了政府行为的“增殖放流”,每年也会有市民零星的相互内放鱼,部分肉食性鱼类或携带病菌的鱼苗流入东昌湖内,会对整个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市民自主行为的放流活动前,应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信息,倡导文明科学的放鱼行为。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