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满硕果的西红柿。
马铃薯丰产。
“小时候,每年进入雨季后,就是苦菜的时节了。洋芋、莲花白、番茄就是当家菜,吃到看见就怕。”在芒市工作的杨先生说。事实也如此,进入雨季后,德宏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蔬菜供应出现了“荒季”,不得不从外地调运蔬菜满足市场供应,不仅蔬菜品种少,而且价格上扬。
针对这一情况,州农业局结合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菜篮子”工程项目,去年起,以盈江县油松岭乡、芒市勐戛镇为试点,逐步发展山区夏秋蔬菜,以满足雨季蔬菜市场供应。州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全州“菜篮子”工程蔬菜新品种引选、新技术试验示范,分别在油松岭和勐戛山区设点试验。
今年5月底,记者在盈江县油松岭乡见到州农技推广中心蔬菜室主任郑宇峰。他说:“我们已经在此驻扎1个月了,组织了3个育苗工场,建起了简易钢架大棚和简易水池,为全乡2500亩夏秋蔬菜育苗。”据了解,去年,郑宇峰带着两名技术员驻扎油松岭乡开展夏秋蔬菜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他们租地20亩,开展了白菜类、菜花类、豆类、甘蓝类蔬菜试验。通过对比试验,从选育的70多个蔬菜品种中,挑选出5个最适宜油松岭种植的品种。而且,他们在油松岭推广了简易钢架大棚、简易蓄水池等农业设施,并解决了大白菜的根肿病难题,教农民使用低毒农药,使不少已经在荒芜的菜地上种树的农民又改种蔬菜。“搞实验,只有与产业、农民需求结合起来才有意义,看到农民使用我们推广的成果,获得很好的收益,我们就开心了,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郑宇峰说。
在郭家寨村三村育苗工场,2亩多的山地全部建起了大棚,下面是整齐排列的穴盘,已经冒出绿芽。据介绍,他们采取营养盘育苗,使用滴灌配肥施肥技术,主要培育了大白菜、莲花白、菜花等蔬菜,25天就可以移栽了。在青云寺附近种菜的村民杨恩荣告诉记者,以往他家一直种萝卜、菜花、马铃薯等蔬菜,比种树的收入高。今年他找了挖土机,新开垦了7亩菜地,准备大面积种菜。由于山区没有灌溉设施,他和妻子已经挖好土坑,铺好塑料膜,建一个简易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为下一步的蔬菜种植提供灌溉用水。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