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年份酒非常受市场欢迎,年份酒的利润往往是普通产品的几十倍、上百倍。因此,不少白酒企业就玩起了猫腻,普通白酒加上一滴陈年白酒,就号称50年陈酿,马上包装上市出售。
我国葡萄酒、黄酒的国家标准,对年份酒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gb/t13662-2008黄酒国标中规定,黄酒的酒龄按照发酵后的成品原酒在酒坛、酒罐等容器中储存的年限计算;且销售包装标签上标注的酒龄,以勾兑酒的酒龄加权平均计算,其中所标注酒龄的基酒不低于50%。
但是白酒的国家标准,无论是浓香型、酱香型还是清香型,都没有年份的规定。即便白酒企业勾兑年份酒毫无陈年基酒,也无法追究法律责任。
而且年份酒勾兑是商业机密,一般企业也不会公布,鉴别到底是多少年的酒,理化指标不一样,至于陈酿酒含量多少就更难确认。
由于无年份酒无明确标准,监管部门只能通过企业成立时间,是否外购陈酿白酒等基本指标,鉴定是否存在年份酒,并予以处罚。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