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三高”危及纺企命运,棉花收储负面效应加剧
2024-05-04 11:37    1976 

棉花在服装面料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轻,取而代之的是涤纶(聚酯纤维)、氨纶、锦纶、莫代尔等化学纤维。衣服面料成分的变化,与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无关系。

始于2011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如今越来越遭到市场诟病。国内外棉花差价倒挂、进口棉大肆冲击国内棉花市场、棉纺企业生存陷困局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中国棉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棉纺织企业竞争的加剧,近期关于棉花收储政策调整的呼声更加强烈。尽管棉花收储政策何时调整不得而知,但证券时报记者从对涉棉企业、贸易商们的采访了解到,目前国内纺织企业遭遇到“三高”(高棉价、高差价、高库存)现状,使得国储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中小纺企日子难熬

日前杭州萧山召开的“中国进口纱”论坛上,虽然入场门票价格不菲,但依然吸引了近千名国内棉纺界同行,整个会场爆满。大家都在相互交流信息,打听各自的近况。这些不免让人感觉到当下整个棉纺织行业的焦虑。

“相关部门已关注到棉纺织产业链的问题,十几个涉棉部门已统一思想,认为国储收棉政策应该做出调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青翠在会上向记者透露了行业的动向,“5月23日和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分别召集相关涉棉部门开会,研究具体的棉花政策调整,大家都认为棉花政策到了调整时期,但具体怎么调整还在研究。”

然而,中国棉花协会却表示,今年政策变化传言不实,收储政策仍将实施。如果说明年后棉花调控政策有所改进或调整,前提也是明确的:保证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对于国内棉纺织企业来说,高棉价和高价差令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丧失竞争力。

“这样的高差价,让我们根本没法去国际市场竞争,不提美国澳洲,现在甚至比不过印度、巴基斯坦。如果按照目前国储棉的价格来生产,企业几乎没有利润。”浙江鑫海纺织有限公司供应部陈战锋如是说。

来源:证券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