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冷库容量仅6千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很多冷库是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设的,这些都是重庆的冷链物流的现状,不过这些状况都将在今年底得到改善。
27日,“2013国际冷链物流峰会暨第五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在重庆召开,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而重庆的冷链产业落后的状况也在逐步改善。
海鲜今后将便宜10%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冷链物流似乎是个很遥远的话题,其实并不然。冷链物流的发展,可以保证市民们能够更快的吃到更放心、价格更低的食物。
重庆人都爱吃火锅,基本上什么东西都往火锅里放,除了海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海鲜的价格偏高。而一个先进的冷链物流中心建立后,就可以使重庆市民享受到更新鲜、低价、放心的海鲜与肉类食品。
例如,由重庆明品福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正在建设的中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占地规模800亩,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冷库容量40万吨,交易市场20万平方米,加工车间11万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3万平方米,商务中心3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其中项目一期工程用地342亩,冷库容量20万吨,交易市场10万平方米,加工车间7万平方米,将于今年10月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物流中心已经和本地以及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的肉类和海鲜批发商和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入驻意向性协议,从中心分销出去的食品可以减少批发商的分销环节及仓储成本,这样就降低了流通中产生的费用,肉类和海鲜食品的价格将大幅下降。
以海鲜为例,从福建沿海捕捞上来的新鲜海鲜,通过冷藏车运输24小时内就能顺利抵达重庆,通过物流中心的交易市场直接向各大超市、卖场供货。这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海鲜的市场价格也将随之降低,预计将降低10%以上。
重庆冷链规划前景很美好
来源:重庆晨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