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樱桃、新奇士橙,东南亚的榴莲、芒果,智利的樱桃……如今,这些新鲜美味的进口水果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是,也有市民担忧,价格高出一截的进口商品,质量却未必“高人一等”。
如何让申城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进口水果?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德华带领新民网记者走进该中心实验室,详解进口水果检验检疫的过程:樱桃上的一个小虫眼、小病斑也逃不出检疫人员的“火眼金睛”,快速筛查的残留农药种类达到500多种。
进口水果安全风险较高
据统计,2000年到2011年,上海口岸进境水果量增长近20倍,主要来自东南亚、美国、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而检验检疫,是进口水果走进国门、流入市场的第一道质量安全门。
郭德华表示,尽管在进境前已经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订的水果协定书要求采取了境外检疫措施,但是水果作为一种初级农产品,相对于深加工食品来讲,风险程度仍然较高。据介绍,进入上海口岸的水果都将抽样送至实验室,植物检疫和化学残留物检验同步进行。
小虫眼也不放过
郭德华说,通俗地讲,所谓植物检疫,就是要发现进口水果是否携带了检疫性有害生物。比如最近几年曾在菲律宾进口香蕉中发现新菠萝灰粉蚧,在以色列葡萄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鲜橙中截获丁香疫霉等,这些有害生物的进入可能会对国内水果种植业造成严重危害,对食品安全也有影响。
植物检疫做到了最细微的程度。首先查看外观,是否有虫体,表面是否腐烂、发霉,连一个小虫眼、一块小病斑都不放过,一旦发现可疑,就要剖果通过显微设备来查看。对暂时无法确定是否带病虫的可疑水果还要留置饲养或培养观察7-15天后检查确认。确认发现有害生物,将对该批水果做检疫处理。
农药残留检测500余种
水果在生长、储运、运输等环节极易受各种农药、化肥、激素、保鲜剂、防腐剂、催熟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因此,水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都被列入化学残留物检验的重点。郭德华告诉记者,在农药残留检验方面,一方面是参照国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验,结果严格按照限量标准;同时,对国标中没有规定、但国外可能使用的农药进行检测,给予关注,作为数据积累进行上报。
来源:新民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