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一方面是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相关政策禁止河豚鱼进入流通环节,数十亿的产值的河豚鱼产业消费市场一直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
清明时节,正是长江一带盛行吃河豚鱼的季节,酒店里一道鲜嫩的河豚鱼被端上餐桌,食客争相品尝着被苏东坡评价美味“也值一死”的河豚鱼;与此同时,4月初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监管局”)组织专项检查组彻查餐饮企业是否存在经营河豚鱼的情况,一经发现违法经营,将被依法严厉查处。
一方面是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相关政策禁止河豚鱼进入流通环节,河豚鱼产业的尴尬在于它集美味与毒素于一身。前者使得“拼死吃河豚”的人络绎不绝,后者导致每年都有人命丧美味之后。而从1990年《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禁止河豚流入市场,到2010年该法规被废止,河豚鱼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并设立河豚鱼人体试食试点,再到2011年国家食药监管局下发通知“在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前,严禁任何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工制作鲜河豚鱼”,河豚鱼产业政策导向一波三折,企业不断奔走诉求,而目前为止相关法规仍处于真空状态。
尽管国内一直未允许河豚鱼进入流通环节,河豚鱼产业的发展却是如火如荼。据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统计,我国的河豚鱼养殖产量约为1.47万吨,其中暗纹东方鲀年产量约为1.01万吨,红鳍东方鲀约为0.46万吨。北方河豚鱼市场主要依赖日韩的出口,南方河豚鱼则依靠内销,主要消费市场为江苏省和上海市。
对于河豚鱼产业而言,当务之急的事情莫过于国家对产业的开放政策,来让这数十亿的产值名正言顺。
发展迅速的特殊行业
来源:水产频道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