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道,广东省中山市渔业部门对该市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在12个抽检样本中4个样本“孔雀石绿”指标不合格。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
那么,成都的情况如何?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市水务局抽检了515批次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7.7%。对于检出的不合格样品,市水务部门都采取了退市处理,并根据追溯调查和复检的情况分别采取了进一步查处措施。
抽检20多个品种
重点检查3种禁用渔药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水务局对养殖基地和市场的水产品进行了抽检,抽检范围覆盖了20个区(市)县,抽检的样品品种包括草鱼、鲤鱼、鲫鱼、江团、白鲢、花鲢、胡子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鮰(又名潜鱼)、丁鱥、黄辣丁、镜鲤、鲈鱼、鳜鱼、乌鱼、鲟鱼、鲑鱼、鳟鱼、武昌鱼、鳝鱼、牛蛙、多宝鱼、对虾、蟹、甲鱼等20多个品种。
对于抽检水产品,成都市水务局重点针对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等3种禁用渔药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安全监测的动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部分检测指标。
成都市水务局专家表示,禁用渔药对养殖的水产品有害,也会间接威胁到市民的健康。在这3种禁用渔药中,氯霉素会抑制人造血功能,造成过敏反应,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呋喃唑酮残留会引起人的溶血性贫血、多发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等。孔雀石绿能溶解足够的锌,引起水生动物急性锌中毒。同时,孔雀石绿还是一种致癌、致畸的药物,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
成都市水务部门对抽检发现的每一个阳性样品开展追溯和调查处理。2012年以来,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检打联动,依法立案查处了4起水产品中含禁用渔药案件。双流县水务局对一起在批发市场发现的不合格样品的调查处理中,通过有效追溯对相关养殖户进行了处罚。
没有质量合格证明
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为了加强水产品的监管,从2008年9月开始,成都市就开始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无水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水产品,只能进入市场指定的待检区进行等待补检,经市场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取得合格证明后方可入市销售。对补检和抽检不合格的水产品实行退市。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