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的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加速衰退渔业资源、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正严重制约着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着力调整海洋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海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见》列出了20条具体措施,提出我国海洋渔业应“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的生产方针”,“推进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渔业资源进入严重衰退期
据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崔利锋介绍,我国渔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第一大国。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介绍,201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0087亿元,与2001年的8327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7.7%。2012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6%。
海洋渔业包括近海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加工业四方面。海洋渔业发展程度主要依赖于渔业资源富余情况,以及养殖渔业的生产能力和容量。
渔业部门的调查显示,尽管采取了多种保护性和限制性措施,但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海洋课题组的一份报告也称,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已进入严重衰退期”。
国合会海洋课题组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期,之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持续大量增加,由60年代末的1万余艘迅速增加至90年代中期的20余万艘。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介绍,随着我国海洋捕捞船只数量持续大量增加,捕捞强度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传统渔业种类消失,部分渔业种类资源枯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优质鱼类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5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