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气,是霉毒素最易生长形成的气候条件,同样也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因此,在水产养殖方面提高对霉毒素的认识,将霉毒素的危害降低显得非常有必要。
来源
1.饲料存储不当或存储时间久是霉毒素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水产养殖不可避免的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在这种条件下,饲料中所含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极易滋生霉菌产生霉毒素。很多时候,表面上并不能看出饲料已经发霉了,但其实霉毒素正在形成。
2.饲料原料也是滋生霉毒素的重要场所,饲料原料中玉米、麸皮等,由于其生产季节相对固定,很多原料需要存放较长的时间,一些存放不当饲料原料则极易产生霉毒素。
尽管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高温可以杀灭部分霉毒素活性,但大部分的毒素仍存在,并在使用过程中给水产养殖动物造成危害。
3.部分存放过久的中草药产品也容易产生霉毒素,如黄芪、陈皮等中草药,在存放不当的条件下较容易发霉,产生毒素;此外,开袋后的中药产品不能及时用完也很容易发霉滋生霉毒素。
4.养殖户不注意细节也使得霉菌有可乘之机,如开袋的饲料没用完后不及时扎紧袋口、开包的药品不能及时用完、一些已经发霉的饲料或者药品舍不得扔掉继续用,以及拌好料不及时投喂等习惯都是滋生霉毒素的可能原因。
危害
霉毒素中的黄曲霉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霉毒素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具体如下:
1.对虾类的危害:直接损伤肝胰腺,造成虾的免疫系统功能丧失;继而引发偷死、长不快、体色差、容易应激、软壳等;此外,还引起虾的消化道损伤,造成空肠空胃、红肠红胃,继发感染后形成白便等。
2.对鱼类的危害:造成鱼类肝脏颜色变淡、肝易碎、胆囊肿大;鱼表现为体色不好、生长慢、容易浮头、易发病。
霉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多表现为隐性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特别严重的是霉毒素对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的损伤,导致养殖动物很容易继发其他病害,而且这种发病造成的损失往往来得又快又狠。
防治
尽管霉毒素的危害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将其危害尽量降低。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