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粮食相关的重大事件扎堆儿出现,但作为相关法律依据的《粮食法》却至今尚未出台。
“我们去年就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汇总提交了相关的征求意见结果,目前法制办正就这些内容进行调研。”6月18日,国家粮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2012年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粮食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今已过去一年有余,但法案迟迟尚未出台。然而,记者了解获悉,《粮食法》的立法进程或因粮食事件的频发而加速,年内出台的可能性较大。
难产的法案
记者发现,无论是关于粮食的储备和经营还是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中均有明确规定。比如,其第十二条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一位ngo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在国家大法中体现此类内容实属不易,法案一旦实施,对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主的企业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据记者了解,我国虽属产粮大国,但一直没有针对粮食领域的法律法规,《粮食法》实属首部,在这样一个大法里涉及转基因也是首次。
“即便按照《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中的条款来看,农业部的此次行为也并未与之相悖,因为转基因的任何管理本来就不能乱,都是要经过严格审批的,为此国家专门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6月18日,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一个技术单独立法,足以说明国家对这项技术的严格管理。
据记者了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早于2001年5月9日就已在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上通过,2001年5月23日公布并施行。
利益博弈
据记者粗略计算,《粮食法》从动议起草至今已有9个年头,9年“难产”的背后是利益之争。
来源:华夏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