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南阳的面粉加工业者反映,在小麦的收购、定级方面,中储粮南阳向东直属库充当“裁判员”;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又变身“运动员”,拿着自己裁定的小麦进行拍卖。这直接导致企业竞拍的一等、二等白小麦,到手变成“养虾企业都不要”的低等级小麦。令企业受损,而相关单位的推诿让事情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对此,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南召县、方城县、邓州市等地进行了走访。
巧妇难为无“麦”之炊
河南是“中原粮仓”,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作为河南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南阳市的一些小麦加工企业,却遇到了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部分企业更由于买不到合适的小麦几近停工。
“没有麦了,磨要停了。”南阳方城县一家面粉厂的女主人刘洪青满脸愁容。这家面粉厂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发展到现在日处理小麦200吨,她作为“老板娘”功不可没。
眼下,这位巧妇也遇到了难题。刘洪青指着库内仅存的几十吨小麦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原粮,15个工人现在只剩下4个维系。工人们则抱怨,“天天放假”。
南阳宛城区一家中型粮油公司,仓内虽有余粮,却不敢开足马力生产。
作为南阳南召县唯一一家粮食加工企业,成立27年的河南省云阳恒雪实业有限公司也未能幸免。采访时,其仓内只剩下千余吨可加工原料。
“机器开开停停。”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玲说,100多张嘴要吃饭,没有原粮就无法满足产能,加之面粉利润本身就薄,放假也是无奈之举。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南阳小麦总产75.48亿斤,实现连续10年增产。如无意外,今年该市小麦产量有望实现“十一连增”。
连年丰收缘何无“麦”可炊?张春玲直言不讳,“新小麦无法直接用。”她称,新麦需经3个月的熟化期才能加工,而“市场上的小麦出问题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