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正是山东北部“三夏”大忙时节,一台台小麦收获机在一望无际的金色原野上驰骋。“现在德州市每天收获小麦100万亩,预计6月20日左右集中收获基本结束。”全国首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吨粮市”——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说,6月10~11日一场雨对小麦收获稍有影响,但对玉米播种却十分有利,目前全市正在抢收小麦的同时抢墒播种夏玉米。
一边是小麦收获,一边是玉米抢种,在德州市临邑县国寨村千亩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示范片,深入一线感受“三夏”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党员干部,有的登上收获机驾驶室观摩机手熟练的操作,有的追着播种机探寻播种的希望,有的围着在田边观望的农民亲切攀谈,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一台正在作业的新型播种机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见这台机器“头顶”的肥料盒里分成两格,一格是黑色的有机肥,另一格是五颜六色的缓释肥,肥料盒下面的种子盒里则是红色包衣的玉米种,播种机所过之处,刚刚收割留下的小麦茬被打成了碎末,黑色的玉米点播行随即被小麦碎茬所覆盖。
临邑县委常委、副县长孟祥胜介绍说,这台机械最大的特点是“一机三用”,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三位施肥”、种肥同播和灭茬免耕同步完成。“种子和肥料分布在三层,最深处是有机肥,中间是缓释肥,上面是种子和复合肥。”他弯下腰,用手指比量着点播穴提醒大家注意株行距,“这种机械播种可使玉米行距缩小到80厘米,株距14厘米,这就意味着比传统播种方式每亩可增加1000株玉米。”
玉米生产是“七分种,三分管”,播种质量对增产增效影响很大。据了解,采用“三位施肥、种肥同播”技术,每亩玉米的播种密度可以达到6000株,去年小范围试验示范亩产超过900公斤,今年千亩方的产量目标是实现夏玉米“一季吨粮”、小麦和玉米两季亩产过“吨半”。
来源:农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