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食品生产过程需预警 安全食品不应“押宝”在检测关
2024-05-04 09:35    3011 

米面水油、蔬菜瓜果、鸡蛋禽肉……食品安全事件就像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波及一日三餐,食品安全检测犹如最后一道安全防线。记者日前走访沪上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发现,食品安全“把关人”的困惑并不少。解决之道可能在于:安全食品不应该“押宝”在食品上市前的检测关,而是应当提前,再提前!

实验室查肉的真伪有难度

前段时间,掺假羊肉闹得沸沸扬扬,制假者承认使用狐狸肉代替羊肉。据此突击检查了涉嫌火锅店,才使掺假“混合羊肉”曝光。公众不禁疑惑:消费者吃肉难辨真伪,拥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食品检测机构难道也难辨真伪?

实际上,权威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对此也有困惑。“如果将混合肉拿来检测,各项指标很可能是‘达标’的。要分辨是纯羊肉还是混合肉,只有通过提取dna来鉴定。”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的谱尼测试上海实验室是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及cma资质的大型综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其副总经理宋虹坦言,“借助现有设备,实验室人员能检测肉中是否含有细菌,或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让他们分辨是哪种肉,有点困难。”

就算应用dna检测,掺假肉甚至不需要羊肉,只要用一点羊油或者羊膘,就能骗过dna检测;只要含有羊的组织成分,就能检测出羊的dna。

有人提出,能否出台一个统一标准,规定羊肉达到多少比例才能称之为羊肉,并在包装上公示,低于标准的则按混合肉标识。宋虹说:“这个操作起来很难。”因为,即便费时费力地鉴别出掺假肉的dna,食品检测机构也只能做定性分析,无法定量判断,也就是说只能确定掺了哪些“假羊肉”,不能明确各类假肉所占比例。如果要定量,还需引入更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做dna比对,势必大大增加每批次食品的检测成本。而食品检测成本的增加最终将由消费者埋单,食品价格很可能因此被推高。

超出标准规定范围很难检测

来源:新民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