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斌
5月14日,我们以《白蕉十多户鱼塘持续半年蹊跷死鱼》为题报道了白蕉镇灯一居委会东二围第三居民小组持续半年蹊跷死鱼的问题。日前,南方农村报记者再次接到养殖户爆料:6月15日晚,该小组又有13口塘发生急性死鱼(虾)问题,其中12口塘养南美白对虾,1口塘养尖吻鲈。
6月17日,中山大学、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珠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政府官员赶赴当地调研、取样,初步排除病害致死原因,并判断人为投毒可能性较大。
“还跟之前一样,基本是在3-4个小时内全部死完。”该小组组长周文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13口塘有12口养虾,剩余1口养尖吻鲈,面积大约有80-90亩。在过去1年里,这些塘已经发生过多次死鱼(虾)问题。与之前一样,周边养殖户没有这种问题,这13口塘中间的某些塘当晚也没有死鱼(虾)。
据悉,6月15日晚,当地下了小雨,有大约2级的东风,与近期天气并没有很大不同。养殖户投放的虾苗与投喂的饲料也没有集中于任何特定品牌。
近期,华南对虾养殖主产区普遍因为病害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对虾死亡,部分市场排塘率非常高。该村会不会是这种问题?白蕉镇某渔药店业务员张文明(化名)介绍,最近半个月白蕉镇好多白对虾养殖户确实出现了“偷死”、“游水死”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持续两三天,不像东二围这样急性死亡,而且没有任何征兆。他当天去过东二围,在料台上看到虾的活力很好,吃料也正常。
“虾主要死在池塘四周,很多虾跳上岸,跟一般的‘游水死’还不同”。周文旺说,不同规格的虾都有死亡,有些塘放苗2个月,有些塘才3天;在同一口塘,不同规格的虾都有死亡;死虾外表也没有什么症状。另外,从外表看,死尖吻鲈也没有特别症状,死的过程有点像人抽筋。
珠海市水产养殖科学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李望东说:“我们在现场看到少量未死的尖吻鲈在鱼塘里乱撞,确实像抽筋的样子,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养殖户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可能让虾很不适应,会跳起来。但当地养殖户经验丰富,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
来源:南方农村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