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粮农组织执行,中国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的“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建设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河口项目”)国家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标志着河口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会议重点介绍项目总体情况与组织管理情况,以及2013年度工作计划等,并由大会审议讨论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邓海光应邀出席并致欢迎词,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做重要讲话,财政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伟杰、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同柱带领黄河口示范区项目地方指导委员会、项目办、专家组和执行工作组等17名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表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东营市人民政府将认真组织、科学筹划,积极做好黄河口示范区项目实施工作。
河口海域是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海洋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中国沿海有1500多条河流入海,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的技术援助。
2013年2月,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审议通过了项目的实施文件,河口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据介绍,项目执行期为5年,总经费共1500万美元,其中全球环境基金提供400万美元。项目选择了中国的两大河口——黄河口和珠江口作为示范区,涉及位于黄河口的6个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及位于珠江口的6个自然保护区。项目旨在通过引进适应性管理、保护区网络建设、生态系统管理、海岸带综合管理等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有效保护河口生物多样性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途径,提升中国主要河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来源: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