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原州区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总面积达20多万亩,实现蔬菜年生产72万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成为原州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其中,向外地销售64万吨,通过电子商务成交20多万吨,占全部销售额的30%。
原州区共有6个无公害冷凉蔬菜生产基地被宁夏认定为无公害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中河乡万亩供港蔬菜基地的蔬菜不仅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冷凉蔬菜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认证,还通过了欧盟认证。目前,这个基地已向香港销售蔬菜12000多吨,向马来西亚、中东等国家及地区出口马铃薯10万多吨,创收入过亿元。
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被誉为生态移民第一村,该村充分利用设施农业种植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经过几年的投资发展,大棚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2012年,三营镇团结村大棚生产的蔬菜达1800多吨,质量好吸引了周边县市甚至中宁、银川等地的客商前来大棚基地采购蔬菜。今年,三营镇进一步加大了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力度,精心打造团结、孙家河、金轮村无公害蔬菜品牌,计划生产各种蔬菜20000吨。目前三营镇各设施农业点80棚香瓜、330棚辣椒已成熟上市,预计产量分别为90吨和300吨。
“这里的菜主要销往三营、固原的蔬菜批发市场,兼顾周边地区,市场需求与蔬菜产量基本持平,如果能网上卖菜当然更好,但是恐怕产量跟不上去。”三营镇党委副书记柯秀斌对电商销售和蔬菜产能之间的供需矛盾表现出一丝隐忧。
“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利用网络卖菜了。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宁夏农村综合信息网等发布信息,前来洽谈的客户很多,现在已经有固定的客户,销量很快。”头营镇办公室负责人皮学亮说。
头营镇马园蔬菜基地总面积1500多亩,平均亩产8吨菜,每年都产12000多吨菜,主要销往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由于生产的蔬菜营养丰富、成分齐全、品质优良,很受欢迎,非常畅销,现在都不敢在网上发信息了,不然客户来了没有菜卖了。”皮学亮对电商经营表现出的担忧与三营镇柯秀斌的想法如出一辙。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