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味精市场逐渐萎缩 小企业退场大公司处境尴尬
2024-05-04 08:52    6427 

“原先国家还有三四百家厂在生产味精,现在长江以南几乎都不做了,大鱼吃小鱼,现在一个大厂的产能就是过去几十家小厂的总和。”江苏一家味精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这家公司从2010年开始就不再生产味精,转而从事味精的分装。

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环保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许多小型味精企业被迫退出,但大型企业也并不好过。

“这个行业本身比较低端,技术含量低,企业也不去搞品牌,就是价格战。”曾担任国内味精行业某龙头企业高管的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的逐渐萎缩,味精行业正渐渐变得索然无味。

小企业黯然退场

味精行业在中国曾有一段黄金时期。

中国味精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1992年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02~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目前,中国味精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的目标任务同比增幅最大,与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

由于资金实力、环保能力等因素,中小企业总是最先被清洗。

“现在一个大厂的产能就是过去几十家小厂的总和,国内几家龙头企业的产能就能完全覆盖市场需求了。这些大厂规模化生产,价格也更低,我们继续生产只有亏本的份。”上述江苏味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这些小企业来说,从事味精生产有几道难以跨过的门槛。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一家小型味精生产企业产能一般在8000~10000吨,难以同梅花集团等业内龙头几十万吨的产能相提并论。“2009年之前南方煤炭价格一吨在200~300元的时候还有一些小厂在生产,等煤涨到一吨800~1000元的时候就没有工厂做了。”该负责人表示。

其次,政府在环保上设置的门槛较高。味精行业本身高能耗、高粮耗又高污染,是食品工业中废水的排放大户,也是中国发酵工业的最大污染源。2007年以来,国家收紧环保标准,先后出台多项规定,对小企业来说,要想达标投入太大。

来源:人民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