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浙江桐乡市洲泉湘溪水产专业合作水产养殖走上生态循环路
2024-05-04 08:46    3232 

在浙江桐乡市洲泉湘溪水产专业合作社南北两侧的田埂间,散布着多个鱼塘,张建国就是其中几个鱼塘的主人。近日,记者随着张建国参观了他的水产养殖场,发现这些鱼塘虽然表面看起来很普通,其实内有乾坤。

在其中一个鱼塘里,记者看到许多小鱼苗游动着,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既有白鱼,还有汪刺鱼。张建国颇有些得意地介绍道:“我的鱼塘都这样,多品种混养,养殖的水产特别好吃,而且高产高效。”他指着鱼塘说,白鱼和汪刺鱼混养是有讲究的,汪刺鱼喜欢在塘底进食,而白鱼是吃浮食的,这样从一方面提高了鱼食的利用率,另外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扩大了养殖的容量。

如何确定混养的品种和每个鱼塘的密度,张建国坦言:“这可是有专家指导的。”原来,已经从事了近8年水产养殖的张建国,去年第一次接触到水产混养技术。“农经中心的工作人员来看了后,说这样的鱼塘适合套养,刚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决定在鱼塘里‘沼虾套泥鳅’。”随后,他多次到镇农经中心咨询,农经专家也多次到他的水产养殖基地作指导。几番尝试之后,沼虾和泥鳅成功实现了“共居一塘”。

波光粼粼的虾塘上,不时有甲鱼探出脑袋,南美白对虾却看不到踪迹。“天气一热,甲鱼就会浮出水面来,虾可是躲着的。”张建国说,从去年开始,他在自己的虾塘里还尝试起南美白对虾与甲鱼混养。“甲鱼会将老弱的南美白对虾吃掉,解决了甲鱼的饲料来源。”他介绍,塘里的病虾、小虾没了,也解决了南美白对虾病害多发导致养殖效益低下的问题。

尝到甜头之后,今年,张建国又扩大了套养、混养规模。“现在我这里几乎都是套养、混养模式,面积在2000亩左右。”张建国对自己养殖场现在采用的混养模式赞不绝口,他说,混养后不仅亩产量提高了,还大大减少了鱼塘的自身污染,发病率降低,水产的品质也有所提高,一举多得。

来源:今日桐乡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