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漫山遍野的芒果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与往年不同的是,纳尔河村今年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全村5000多亩芒果树不再“喊渴”。据测算,原来漫灌浇一亩芒果至少需要400立方米水,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亩地只需要40-80立方米水。
2012年,攀枝花市米易、仁和、盐边3个区县被纳入财政部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这也是全省仅有的3个试点县。2012年度项目区共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6万亩,每年可节水474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小(一)型水库。今年5月底,项目工程包括首部枢纽、提灌站、调蓄水池、山平塘、主输水管道、田间管网及灌水器等全部完成。
怎么建?
项目优先给最需要的村
记者在混撒拉村芒果林下看到,一根碗口粗的管道通到地边,再通过一根根拇指粗的微管流到植株的根部。
攀枝花市水务局副局长张天辉介绍,2012年度该市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6万亩,其中管灌2.85万亩、微灌3.31万亩,涉及7个乡镇17个村,受益人口4.11万人。项目总投资3.45亿元,其中专项项目资金1.56亿元,整合项目资金1.89亿元。
对于十年九旱的攀枝花来说,如何确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攀枝花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实行两级申报、竞争立项,即由村委会或农民用水者协会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乡(镇)通过公开评审确定最急需、最符合建设条件的项目村,再向县(区)水务部门申报,采取自愿和筛选的办法确定项目适宜建设的区域。
“在建设过程中,民办公助的形式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说,对土石方开挖、材料搬运等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项目区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建设;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群众无法自建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以群众为主体公开竞选专业队伍实施。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