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专家“把脉”食品安全 开具促食品行业健康“良方”
2024-05-04 08:26    2338 

据报道,“镉超标大米”“黄浦江漂浮死猪”“速生鸡”……近来,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触动着全球消费者的神经。8日,在成都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来自全球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同“把脉”食品安全,开具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良方”。

谈到食品行业安全背后的问题,与会企业家和专家认为,“小作坊生产”的行业格局难保食品安全。保护国际基金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泽利希曼说,以中国肉类产品为例,在肉类食品生产链中,前三大生产商的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不到5%,大部分流入市场的产品是由小作坊式的生产商提供。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链条”过长加剧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彼得·泽利希曼认为,从生产到消费之间链条过长,涉及过多环节、过多部门,监管部门很难及时找出哪个产品、在哪个环节存在问题。

与会的中国食品监管部门官员和企业家认为,在中国,食品从生产、加工、贮存到流通和销售整个链条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分段管理、职权分散,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监管“缝隙”。特别是在流通和销售环节,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与数量庞大的食品企业、个体商贩相比,监管力量不足,抽检频率与比例低,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专家和企业家提出,在提升行业标准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监管,给消费者夯实食品行业的“安全底线”。

与会专家还建议,应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

来源:东方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