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良心种菜,不用化肥、农药,纯天然的应季蔬菜,6元一斤你会买么?
近日,河南农民李延周用自制肥料、手工除草等方法种出的纯天然无公害蔬菜,除了一小部分由固定市民购买之外,大部分因为价高卖不掉。此事一经当地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8日上午,记者在在郑州黄河风景区附近的一片河滩荒地里,见到李延周时,他正蹲在地头跟工人一起拔草。旁边的菜地里,黄瓜、番茄、爬豆、茄子等应季蔬菜,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李延周说,自己忙不过来,雇了工人,固定的工人有8个,忙不过来时,再找几个临时工,都是附近农民,这几天大多数都回家收麦了。“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干农活,雇工成本高,一个人一天得100块钱。”
现在正是黄瓜上市的时候,因为不好卖,李延周也不敢给菜地浇水,怕长太快,不摘长老了,摘了又卖不掉。李延周说,菜地离市区50里地,自己也没有能力往市里运。最近全靠热心市民帮忙,联系买家来拉菜。“自己也不知道咋弄,心里没底,有压力。”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卖不出去,就送人,去年就送出去600斤冬瓜。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些驱车帮李延周卖菜的市民,对于现在市面上不安全的食品,几位市民都表示,他的菜也不算贵,不管是人品还是他的菜品,都没的说,就想出点力,让善良的人能够生存下去,助长人们的善心,然后带领更多的人去行善。但也有不少市民对这种纯天然蔬菜认可,但表示没有能力消费。
虽然,无公害蔬菜遭遇市场尴尬,销售陷困境,但李延周说“能坚持就坚持,坚持不住再说。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菜农都种上无公害菜,人人就能吃上放心菜了,人人都更健康了。”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认为,无公害蔬菜遭遇市场尴尬的窘境时有发生,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对这些无公害蔬菜的信赖度不够造成的。
要走出一条供求双方皆大欢喜的利益均衡之路,必须建立一套由政府指导、企业运作、质检和价格部门监管的无公害蔬菜管理运营系统,供应商要戒除暴利思想,消费者要形成高质高价消费观念,打造品牌,确保质量,合理定价,定向供应,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之途。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