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市场名称繁杂,标准不一
"概念"背后是真有料还是假忽悠?
■新快报记者陆琨倩实习生杨钰博
矿物质水、雪山矿泉水、碱性钙离子水……如今市面上名目繁杂的各类瓶装水令人眼花缭乱,而在这各式各样的饮用水中,又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不同的生产标准。记者发现,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瓶装水背后,价格差距甚至高达十几倍,究竟1元的瓶装水实在平平无奇,还是16元的"贵族水"确实胜人一筹?
瓶装水名称繁杂标准难涵盖
在农夫山泉事件因遵循国标还是地标的问题被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对瓶装水的关注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焦点。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这种对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实不能回避目前瓶装水名目繁多的问题。"没有统一的产品名称,又何来标准?"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从矿物质水、天然矿物质水,到蒸馏水、天然矿泉水,记者在广州调查17款瓶装水就发现,产品名称就多达10种。
目前,国家已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即俗称的自来水标准,此外,细分的包括《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gb17323-1998)及《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08)。但是,由于目前瓶装水名称繁杂,根本就没法对号入座,如"饮用天然水"、"饮用矿物质水"等,"只要稍稍改一个名字,就可以不遵循标准了。"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如饮用天然矿泉水就与矿物质水有很大区别,后者可能并不是天然的。"
记者细看调查的17款瓶装水了解到,它们所遵循的标准,除了2款进口瓶装水外,其余共9款产品标注的是国标,5款产品标注企业标准,1款标注地标。采用企业标准所用的名称就包括了"碱性饮用水"、"碱性钙离子水"等,业内认为,细分的行业标准不可能将每款水都设定一个国标,"像牛乳行业内,对乳饮料、酸奶、牛奶等不同的品种制定相应的标准,只有规范产品名,才能较好地设定国标,形成行业规范。"
高端饮用水恐为"炒概念"
在名目繁多的背后,延伸出的还有凭借炒概念飙升身价的瓶装水。在记者调查的17款水中,价格从1元到16元不等,最高价与最廉价之间竟相差十几倍,是生产成本需要还是纯粹的漫天标价?
来源:新快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