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对)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记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张蕴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区间。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才把这个区间称为“陷阱”。拉美国家的情况最为突出,大多数国家长时间滞留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比如阿根廷,在这个陷阱里呆了半个世纪了。拉美大国中只有巴西有希望经过几年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东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后有“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文莱也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过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靠能源收入,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马来西亚本来比较有条件实现跨越,但至今还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还有泰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记者: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却不能呢?
张蕴岭:从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主要是靠积极的升级政策和良好的体制。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采取积极的产业升级政策,大力推动技术和管理体系创新,以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不断改进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形成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包容性机制。从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训来看,主要是没有形成推动改革创新的政策,经济缺乏改进升级的动力和支持。还有的是因为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过多,市场缺乏活力。此外,发展缺乏包容性,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内部的分裂,也是一些国家的重要教训。当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很不相同,需要做具体分析,过分强调共性会掩盖个性特征。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