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国家“大粮仓”莫异化为“大粮商”
2024-05-04 08:00    3835 

黑龙江省林甸县中储粮粮库的一场大火,烧出了中储粮存在的问题,也昭示着我国应该对现行的粮食储备制度进行反思。

为了平抑粮价,国家通过建立粮食储备库,在丰产时把粮食收购贮藏起来,在减产时再拿出来销售就可以平抑物价,这种思想就成了“贮备粮”的最直接来源。中储粮成立的目的是“国家大粮仓”,是“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到“托市收购,竞价销售”的产物。中储粮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近年来发生太多的丑闻,诸如许昌直属库原库主任涉嫌贪污、挪用公款“上千万元”,河南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侵吞巨额公款潜逃国外等等。今年5月初,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储粮的审计报告,报告指出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执行国家政策、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这次黑龙江的大火也是其直属库逐利本性造成的,收购的储备粮食多得没地方放,而地方粮仓却“吃不饱”。其背后是一个利字,因为多贮备可以多拿国家补贴。据央视的报道,事发粮库核定仓容量为7.6万吨,该库实际储存粮食14.7万吨,超过核定仓容量7.1万吨的粮食存放一年就可获得610万元的保管费。

比这些小利更严重的是其近年来屡屡不满足于“大粮仓”角色,坚决要做“大粮商”的强烈冲动。相关企业在垄断了国家的粮源之后,近年来胃口很大,在执行粮食调控时屡屡被质疑有逐利倾向,比如低价吸高价出。中储粮私下搞了兼业的经营业务,从原定的裁判员业务“执行国家粮食政策调控职能”快速向“经营贸易”转变,2008年以来越做越大,获利颇丰。这些逐利行为不但涉及粮油加工、物流等商业贸易业务,还搞粮食加工企业委托业务,为其他企业代收代储粮食,已经突破了“国家粮仓”本位职能。

来源:广州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