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过量收储致粮食大量进口粮价上涨
2024-05-04 08:00    5724 

6月5日文章“过量收储造成粮价高涨或因管理不善大量烂掉”中,揭示了中储粮系统粮食过量收储而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事实上,对此问题,某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相关部门也非常的挠头。

一个糟糕的现实是,中储粮系统在大量收储,一方面造成了大量浪费,许多收储的粮食并未最终进入到市场流通,而是在仓库中糜烂,或是转变成陈化粮,同时过量的收储行为也造成国内粮价的高企。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就曾指出,我国“粮价的持续小幅上涨是政府提高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控的结果”。

我国粮价在“持续地小幅上涨”(事实上,我国主食的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已从2008年的0.82元提高到1.5元,涨幅为83%),而与此同时,在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早就的国际粮食高价格的刺激下,全球粮食增产迅猛,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目前国内粮价已比国际市场粮价高出很大一块。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粮价过高,粮食企业又纷纷自国外进口低价粮。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创新高,2012年前11个月,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万吨,同比增长近300%。大米进口陡增,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进口精米260万吨,创历史新高,2011年仅进口57万吨。

也就是说,我国的粮食一方面在仓库储存中被大量浪费,一方面却又在实际消费中进口大量粮食。中国购买者已经成为了外国农民的一大金主。

之所以会发生过量收储的现象,是因为国家启动的临时收储政策,中储粮必须“对农民余粮应收尽收”。因此,即便当库存仓库固定仓容装满的情况下,也对农民售粮不拒收、不限收。同时粮食最低收购价要比市场价要高,也刺激了农民大量交粮。

为自有最低收购价政策后,由于最低收购价也是政策性粮食、有补贴,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储存成为粮食企业争抢的金饭碗。而中储粮对此项业务是拥有至高权力,让哪家企业参与政策收购、收多少政策粮,哪家企业政策粮早出库参与拍卖或直销,哪家企业可以长时间存储不参与拍卖或直销、多得补贴,唯中储粮说了算。

来源:和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