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南荔枝大丰收,但短暂的“开门红”后,再陷“大年”滞销困境,价格一路走低,日前田头价跌破1元/斤。不仅荔枝,一季度海南省多种瓜菜价格水平下降,同比跌幅最高达50%
核心提示
1990年代以来,海南省凭借其冬季无雪无霜、光照充足的气候,大力发展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依靠“人无我有”的优势,成为全国人民的冬季“菜篮子”和“果盘子”。
但一遇上“大年”,海南瓜果菜市场似乎就格外敏感,今年尤其不走运。
海南荔枝今年价格一路走低,近期田头价跌破1元/斤,再次遭遇“大年”滞销困境。不仅荔枝,今年我省冬季瓜菜也出现价跌滞销现象,一季度,全省瓜菜价格水平下降了14.2%,线椒、圣女果、佛手瓜等品种同比去年价格跌幅高达30%-50%。
原因究竟何在?海南瓜果菜能否跳出“大小年”怪圈?本报记者就此对海南瓜果菜产销状况进行了调查。
为什么这个“大年”格外难?
时间差和反季节优势受冲击
5月24日,广东荔枝上市,湖北黄冈荔枝收购商周新涛,在海南收完最后一车荔枝,就“转战”到广东了。
就在当天,海南荔枝价格从5元-6元/斤直接跌到2.5元/斤,此后一路下跌,直至跌破1元/斤。
“又遇上‘大小年’问题!”很多人就今年荔枝滞销联想到农产品的“大小年”。所谓“大小年”,简单说就是产品供应多少的情况。当供应良好,一般来说是大年了,但随着供大于求,就会有积压然后导致价格下降,利润降低,来年供应减少,即为小年了。
可一遇上“大年”,海南瓜果菜就难逃“丰收不增收”的怪圈。
“我们的荔枝销售,一直靠打‘时间差’。”海南省荔枝龙眼协会秘书长陈胜庭告诉记者,今年荔枝上市不仅遭遇岛内“南北撞期”,还赶上了与两广撞期,价格自然跌得“惨”。
“海南的荔枝拼不过广东。”周新涛说,往年都是海南荔枝卖得差不多了,广东的荔枝才上市,但是去冬今春南方天暖,广东荔枝提前10多天上市,这让许多原本在海南收购荔枝的收购商到广东去了。
暖冬,带来的不仅是荔枝滞销。受两广秋冬茬瓜菜大量上市的冲击,今年我省冬季瓜菜失去比较竞争优势也出现了价跌滞销现象。据统计部门统计,一季度,全省蔬菜(含菜用瓜)价格水平下降了14.2%。
来源:海南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