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徐徐而来,麦浪滚滚如潮。经过8个月左右的生长期,红安华家河镇山背村的连片小麦已经进入收获期,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茫茫的金色麦海,丰收在望。5月24日下午,红安县农业局在山背村组织召开“红安县小麦高产创建机收现场会”。
在收割现场,远远地听见机器的轰鸣声,几台小麦收割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麦收割。只见一个操作手在收割机上扳动着操作键,一畦畦小麦很快就被“吃”进收割机,麦壳及麦秆粉碎后直接撒进麦田留作肥料。没过多久,一亩小麦就被收割完毕,适当的时候,脱壳的小麦籽粒即可装车等待晾晒。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小麦收获效率,在红安县渐入汛期的时候,加快小麦收获进度,保证成熟小麦及时收获到手。
红安华家河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去年10月份左右,以每亩补贴50元的方式流转山背村的1032亩冬闲田,采用机械化方式种植冬小麦。这里是我县“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之一,为搞好小麦高产创建,在生产中采用“六统一”的技术路线和“三结合”的工作举措。“六统一”,即统一机耕机整、统一优良品种(本示范片统一使用襄麦55这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草害防治(4月中下旬统一完成一次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统一机械收割。“三结合”,即行政与技术结合,发挥行政部门、技术部门、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科研成果与推广结合,以技术集成推广为载体,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合作社结合,将高产创建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结合。田间调查显示,示范片的小麦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方便,生长旺盛,一、二类苗所占比例较高,抗逆性强。
市农业局阮科长以及红安县局农业技术专家随机选取8个点进行小麦测产,结果显示,本区成熟小麦籽粒红皮且饱满,亩有效穗30-35万,每穗粒数50粒左右,亩产281.8公斤,襄麦55的品种优势得到了充分释放,确保了小麦增产丰收。
小麦收割后,华家河镇农业服务中心将收割后的田块返还给农户种植中稻。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被人们称为“季节性土地流转”,可以有效解决土地季节性闲置问题,又可减少田间虫害和杂草过冬,让参与流转的双方实现共赢。季节性土地流转开创红安县农业生产的新模式,有利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的腰包更鼓。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代农业逐渐发展,季节性土地流转将会转动我县农业生产的“大未来”。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